
为巩固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10月31日至11月3日,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联合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及民主党派代表,赴遵义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革命精神”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活动期间,全体成员先后前往苟坝会议会址、花茂村、赤水渡口、娄山关、遵义会议会址及息烽集中营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感悟革命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基因。
11月4日,王自力研究馆员受聘山东大学唐仲英讲座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宋作标出席聘任仪式并讲话,仪式由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主持。会上,方辉介绍了王自力的学术背景和专业成就。王自力现任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作为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校友,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西安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主持或参与的考古发掘项目多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在...
为适应新时代考古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编写了“中国考古学通论系列教材”。近日,作为该系列教材之一,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唐仲明教授编著的《隋唐五代考古》教材获得2025年山东大学高质量教材出版资助,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0月20日至21日,日本驹泽大学文学部角道亮介副教授与藤野一之副教授带领28名驹泽大学同学来访我院,并参加“山东大学与驹泽大学东亚考古交流会”。交流会由文化遗产研究院刘海宇教授主持。会上,刘海宇教授首先介绍了学校概况,并重点就学院历史沿革、实验室建设、田野考古、国际交流、研究成果以及跨学科文化遗产研究案例等方面作了系统介绍,同时展示了山东大学博物馆的馆藏特色。未来双方的交流将聚焦在师生交流、联合考古...
近日,山东大学首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决赛在中心校区举行,大赛主题为“数启山大・智创未来”,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拥抱AI时代。经过初赛两百多支队伍与决赛24支队伍的激烈角逐,考古学院2024级本科生“智博”团队凭借作品《“山小博”博物馆研学讲解服务智能体》脱颖而出,最终荣获特等奖。
为进一步完善学院文物全科人才专业培养机制,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搭建师生沟通与发展支持的桥梁,10月11日,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2025级新生见面会在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举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考古处处长兰玉富,山东省文物修复和鉴定中心主任王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人事处副处长梁睿,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考古处副处长范承泰,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勇,山东大学本科生院院长、考古学院院长王芬,考古学院副院长唐仲明,辅导员王兴兴,以及2025级文物全科人才专业新生参加,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一楠主持活动。
10月12日,第三届山东大学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暨2025年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决赛在中心校区举行,考古学院“玄冥启智团队”斩获金奖(冠军),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考古学院教授姜波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为配合山东大学海洋考古微专业课程教学,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近期组织了海洋考古现场潜水教学课程。本次现场教学课程由山东大学姜波教授和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梁国庆研究员领衔,特邀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院等单位的一线水下考古专家共同参与指导。来自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和其他各学院的15名本科生与研究生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培训课程。图1 课程合影...
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切实选拔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典范,10月11日,考古学院于知新楼A1017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答辩。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一楠,考古学院院长助理宋艳波,考古学系教师路国权、陈章龙、付龙腾,辅导员王兴兴、刘紫奕,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评审。国家奖学金是国家授予优秀学生,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重要奖项,不仅是对优秀学子过往成绩的高度认可,更...
9月24-28日,第十一届国际冶金史大会(BUMAⅪ)在泉州召开。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冶金考古团队6人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与来自国内外的18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了冶金史和冶金考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会议期间,王全玉教授主持分论坛一“学术史、理论方法和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