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第二届国际暑期学校中国文物学顺利结营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07-21点击次数:

7月7日至20日,山东大学第二届国际暑期学校的中国文物学项目顺利结营,该活动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博物馆主办。

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学员通过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沈辰教授主讲的《早期中国的艺术与考古》课程,系统学习了从史前时期、青铜时代至公元三世纪前王朝历史阶段的早期中国艺术形态、文化内涵与社会结构。该课程以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中国社会发展为时序主线,依托多维度阐释体系对考古遗存与艺术遗物进行跨学科解读。学员重点探究了东亚地区人类演进、农业起源、文明形成机制、古代城邑发展等文化进程议题,并同步研习了涵盖音乐、饮食、建筑和礼仪等物质文化专题,深入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轨迹。

该项目深度融合了前沿理论与考古实践。学员参加了水下考古和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人类演化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及冶金考古三大前沿专题讲座;在沈辰教授的带领下,以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文韵齐鲁”展厅为现场课堂深化了实物认知。

项目期间,学员参观了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旁听了2025年中外研究生考古论坛和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走访了青岛啤酒博物馆和青岛市博物馆,并考察了孔府和孔庙等文化遗产。

本次国际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外学术对话,并培育了文化理解的纽带。依托海外专家授课与国际学员参与,为中外青年搭建考古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考古实物与前沿研究的结合,生动展现中国考古发现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启示;引导国际学员从文化遗产中切身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质,增进跨文明理解。

来自韩国忠南大学和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两所高校的四名海外师生、考古学院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部分师生代表和学生志愿者共30余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作者:文/冯昕阳 图/王菲、冯昕阳 审核: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