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07-20点击次数:

7月17日至20日,“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办。校长李术才,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波,“国家友谊奖”获得者、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文德安(Anne Underhill)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校长曹现强主持开幕式。

李术才表示,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合作考古项目之一,为聚落考古研究和中外联合考古树立了合作典范。希望各方共同梳理项目的宝贵经验与全球聚落考古的丰硕成果,深入探讨古代聚落与社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山东大学愿与各位携手并进,发掘更多珍贵遗迹,取得更多引领性成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张凌表示,鲁东南地区是中华文明形成与秦汉统一进程的关键区域,中美联合考古项目在此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典范。国家将继续加大支持投入,鼓励中国学者参与“一带一路”考古研究,欢迎国际团队加入夏文化、甲骨文、文明探源等重大课题,进一步深化中外考古合作。

孙波表示,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项目揭示了海岱地区从村落散居到国家形成的完整链条,为聚落考古研究树立了标杆。在项目迎来30周年之际,希望山东考古勇担重任,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推动科技考古实现新突破、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及扩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文德安(Anne Underhill)代表中美联合考古队,向中方给予的大力支持致以衷心感谢。她深情回顾了与山东大学30年来的合作成果及中美联合考古队的组建过程,希望与各方持续加强合作,深化中外学术交流,携手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研讨会分为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分组讨论三个环节,共举行80场报告。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主持主旨报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教授沈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荆志淳分别主持专题报告,山东大学、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的中外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代表实地参观了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山东大学博物馆。

研讨会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博物馆主办,《东方考古》编辑部协办,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高校、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60多家单位共1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作者:刘艳菲 王政良 摄影:黄楠楠 审核: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