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复印报刊资料·考古学》2025年编委会工作会议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总编张安民,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宋作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主持。

宋作标代表山东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深厚学术积淀与青岛校区作为学科集群高地、科研“新引擎”的战略定位。他重点回顾了山东大学考古学科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包括构建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在田野考古、科技考古、国际合作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探源等重大课题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他高度肯定《复印报刊资料·考古学》的学术权威地位及其对学科发展、前沿传播与人才培养作出的突出贡献。回顾双方良好合作,他表示山东大学将继续提升期刊水平,提供高质量论文,并祝愿《复印报刊资料·考古学》永葆学术影响力、引领学术前沿。

张安民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积极推进战略转型,从期刊出版机构转为综合性学术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1234”发展战略,包括宗旨、愿景及理念、定位、技术三大转型,构建期刊出版等四大业务版块。阐述“学术世界”平台上线情况,含主文献、预印本平台和全量评价系统,以及编委会制度改革,明确编委任职条件、考核内容、审稿原则标准和评级说明,还介绍全量评价系统数字化选编流程、评审得分计算及论文级别分布等。

座谈环节,与会编委及专家学者围绕“办刊建议”“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打造考古学学术共同体”“哲学社会科学论文全量评价系统优化建议”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张敏副编审主持。
《复印报刊资料·考古学》编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王子今教授感谢山东大学提供办会平台,充分肯定《考古学》创刊以来的严谨态度、显著成绩及良好社会反响。他提出编委应群策群力提升期刊质量,未来论文评审专业分类需更精准、细化,探索提升新观点和新建议在学界影响力的途径,妥善处理存在争议的文章和观点,通过论文转载和讨论,更好地提升中青年学者的学术能力,增强优秀学者影响力。
方辉认为《考古学》栏目设置合理,契合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叙事习惯,追踪学术热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古学发展方向。他建议在当代考古学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扩展国际视野,强化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研究。同时指出理论与方法研究比重有待提升,并强调需建立合理评审流程和评价标准,公正评价具有争议性及显著创新性的文章。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国河教授建议持续加强对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科基金的关注,追踪重大课题进展,增强文章选择的学术前沿性。增加科技考古、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方向的文章比重,号召高校加强相关人才培养,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考古学与历史学、生命科学等跨学科对话,努力提升刊物国际传播力,关注硕博士研究生的优秀成果,号召考古学者为学术共同体服务。
云岗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杭侃教授指出应基于学科评价体系现状,优化《考古学》选刊构架。关注考古学课题指南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政策文件,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和学术热点。坚持以收录研究性文章为主,增加博物馆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研究文章比重。建议优化审稿系统,以适配不同年龄段的编委和评委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何毓灵研究员强调传统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根基,鉴于田野考古深远的学术价值,建议增设专栏,适当增加考古发掘简报及其基础性研究文章的比重。同时指出,文物遗产与博物馆类文章相对较少,建议增加相关论文数量,发挥学术引领作用。
首都博物馆考古部白岩研究员赞同收录具有学术研究深度的考古发掘简报。她认为《考古学》栏目设置合理,同时未来可进一步丰富文章类型,建议加强与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期刊的合作,合理拓展稿源。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教授指出目前收录文章总量仍显不足,许多高水平文章未被转载。建议各栏目设置更明确的主题,以增强课题性。在肯定科技考古文章比重的同时,也呼吁平衡其他栏目的篇幅。针对选稿面临的时间紧、稿件多等问题,建议增加编委数量以提高效率,优化学术性强的文章遴选。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张闻捷教授认为《考古学》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建议继续加强对年轻学者和硕博研究生的推广,以提升期刊知名度。在传统考古学类文章为主的基础上,未来可吸纳更多美术考古、音乐考古等方向的优秀学术成果,并关注海外及《新华文摘》的优质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陈胜前教授认为《考古学》代表了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新高度。他指出,在学科研究方向日益专业化、细碎化的背景下,期刊对多学科研究文章的转载是对年轻学者的巨大鼓励。期刊发展应适应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关注重大学术课题和热点问题,引领学术潮流。他建议借助自媒体等渠道增强传播效率,尤其加强对青年学者和学生的宣传,增强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编委工作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东方考古》编辑部协办。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教授、副院长孙强、陈雪香教授,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陈淑卿副教授、王方晗副教授、刘艳菲副研究员等相关人员参会。
【作者:文/刘艳菲 图/韩鹏程 审核: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