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举办第三届“墓葬美术与宗教美术青年学者论坛”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11-24点击次数:

11月22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东方考古》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墓葬美术与宗教美术青年学者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召开。山东大学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刘军,芝加哥大学斯德本讲座教授、东亚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巫鸿出席并致辞。论坛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李清泉主持。

刘军书记在致辞中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基本情况,她指出学院聚焦墓葬与宗教美术考古,已举办两届青年学者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取得了丰硕成果。本届论坛特邀巫鸿教授指导,期待与会学者产出高水平成果,鼓励青年学者以论坛为纽带深化交流、互学共进。

巫鸿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墓葬与宗教是美术史研究核心领域,中国系统考古资料及文献为深度对话提供基础。他呼吁建立以考古学为根基的跨学科框架,推动全球交流并直面中国艺术独特本质,实现从“器物分类”到“文化逻辑”的方法论转型,为构建全球多元美术史体系提供可能。

本次论坛以墓葬美术与宗教美术为主题,由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十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所和博物馆的青年学者进行四组十七场报告,并特别邀请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四位资深专家学者主持评议。

论坛第一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魏镇、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胡译文、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方晗对汉代墓主升迁图及其异质表达、汉代艺术中的神情与动态、汉代岭南刻纹铜器的技术与动因展开研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贺西林教授担任评议人并作点评。

论坛第二场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霍司佳、山东大学出版学院韩猛、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石建刚、广东省博物馆杨文萱四位学者分别对北魏汲郡佛教石刻功用、武周至中宗时期洛阳大型造像、唐代齐州神宝寺石浮图与舍利塔、四方佛合体石造像、甘泉李巴圪崂石窟及明清水陆画明王图像等考古材料提出新见解,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常青教授担任评议人并作点评。

在论坛第三场中,广州美术学院东南亚美术研究中心刘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郭文静、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亚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丁曼玉分别围绕汉晋人面纹瓦当、“千秋万岁”图像、川渝地区唐宋夫妻合葬墓形制、中原北方宋金墓葬“过桥图”图式展开深入探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练春海担任评议人并作点评。

论坛第四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韩鹏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虹、杭州市文保中心崔倩、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李静、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齐庆媛分别以“朝元图”、《释迦出山》图式、杭州碑林藏“真武像”碑、颜辉风格“四仙像”及榆林悬空寺万佛洞明代壁画为对象作专题分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姚崇新担任评议人并作点评。

论坛最后,李清泉教授与巫鸿教授分别就“学术表现”与“发展前景”作总结发言。李清泉教授指出,中青年学者对多元材料的合理运用是墓葬与宗教美术研究专业化的重要体现,期待持续深耕以产出更具深度与广度的成果。巫鸿教授强调学术进步依赖交流互鉴与基础工作,呼吁研究开放包容、重视过程性成果,推进图像流动性、象征性、层次性及民间性结合研究,在美术史拓展中精益求精。


【作者:文/贺兰竹 图/黄一峰 审核: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