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东大学第二届国际暑期学校中国考古学顺利结营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07-15点击次数:

7月13日,山东大学第二届国际暑期学校中国考古学顺利结营,该活动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博物馆主办。

在为期一周活动中,营员深度参加了系列前沿讲座:姜波教授深入解读“Underwater Archaeology and Maritime Silk Route”,赵宇超副研究员生动讲述“The Human Odyssey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on the Tibetan Plateau”,王全玉教授通过“What Can We Learn from Studies of Ancient Metalwork”,带领大家触摸科技与文明的演进脉络。

同时,营员们积极参与了“2025年中外研究生考古论坛”。论坛为中外青年学子搭建了平等对话、思想碰撞的国际化舞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研究生们围绕共同关心的考古学议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建设性的学术研讨与深度交流。青年学子们在分享各自研究视角、探讨学术前沿的同时,也在频繁互动中增进了彼此的文化理解与尊重,有效促进了知识共享与思维启发,充分展现了国际青年学者携手探索人类共同历史的合作精神。

为深化对考古学物质遗存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营员们沉浸式参访了山东大学博物馆、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并前往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领略了青岛独特的城市历史与工业文明。特别安排的曲阜之行,使学员们亲临儒家文化圣地孔府与孔庙,在历史现场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本次国际暑期学校的成功举办,是山东大学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实践与重要成果。通过系统性的学术研讨、沉浸式实地考察与深度文化体验,该项目不仅有效促进了中外青年学子在知识前沿的深度共享与思维碰撞,更在互动中显著增进了跨文化理解与文化包容,构筑起跨越国界的真挚情谊与学术共同体意识;在显著提升国际学员对中国考古学卓越成就及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认知深度的同时,成功打造了一次高水平国际青年人文交流的典范。它为构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全球化人文学术合作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力彰显了以学术为纽带深化文明对话互鉴、携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跨文化胜任力新时代人才的深远时代价值。

来自国内外8所高校的12名海内外学生、山东大学考古学院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部分师生代表和学生志愿者共20余人参加相关活动。

【作者:冯昕阳  图:赵祎萌、冯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