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山东大学中外研究生考古论坛(2025)在青岛校区举办,该活动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博物馆主办。
开幕式上,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教授热烈欢迎国内外研究生参加论坛活动。他回顾了山大考古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田野、聚落和科技考古领域的领先成就,以及国际合作成果,并鼓励学子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合作,推动学术交流与友谊发展。

本次论坛根据研究方向分为三个会场,第一分会场的主题是墓葬、宗教与艺术,该会场由王方晗副教授主持。第二会场的主题是人群、生业与社会,该会场由王华教授与邬如碧博士主持。第三会场的主题是器物、博物馆与文明互鉴,该会场由陈琼副教授主持。各组同学互相点评,师生讨论热烈。

论坛闭幕式上,方辉教授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高度评价了同学们在论坛中展现的创新成果与学术活力,强调青年学者是推动考古学发展的核心力量,并鼓励学子在大数据时代深化跨学科交流。最后,他祝愿全体同学学业精进,并再次表达了山大考古开放包容、携手全球学者共促学科发展的愿景。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有力促成了海内外青年考古学者间高密度的学术对话与前沿思想激荡。与会研究生围绕考古学研究的新发现、新方法与新理论展开了深度研讨与观点交锋,有效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这些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不仅为考古学科的知识谱系更新与方法论演进注入了鲜活动力,更明晰了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山东大学始终重视国际学术协作,期待与全球学术界协同探索考古学未知领域,共同为人类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与传承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来自国内外19所高校的32名研究生、考古学院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部分师生代表和学生志愿者以及山东大学“融合·创新·传承:考古学的多学科研究与实践”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共80余人参加相关活动。
【作者:冯昕阳 图:赵祎萌、刘瑞雪、杨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