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规范》,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根据学校关于开展实验室安全系列活动相关部署,山东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院于7月3日上午在文史楼考古实验中心举办实验室安全培训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学校党委保卫部孙会全、韩知乐,历史学院与考古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功华和部分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首先,党委保卫部韩知乐老师为师生系统剖析了火灾防控要点。通过校内外典型火灾案例,深入阐释火灾危害性、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置流程,强调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与预防紧迫性。针对生活场景,重点警示室内吸烟、电热毯使用风险,明确电热毯失火可能引发楼层火灾,并指出泼水降温等应急处置误区。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保护方面,剖析实验过夜、人员擅离、有机溶剂管控及通风清洁等关键问题,结合某校实验室爆炸实例,重申灭火器材配置与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在逃生技能方面,指导师生在疏散时保持低姿、沿安全标识快速撤离复杂场所,严禁使用电梯。在消防救援策略方面,详解灭火器分类应用,明确灭火距离与有效喷射时长。此外,讲座延伸至生活安全领域,涵盖有毒物质防护、一氧化碳中毒急救及工作场所应急呼叫流程,全面强化师生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随后,在党委保卫部的指导下,工作人员触发消防警报,模拟实验楼突发火情,参训师生在消防警报响起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遵循安全标识指引选择最优逃生路线,全程保持低姿匍匐快速撤离,有序疏散至室外安全集结点。集合完毕后,党委保卫部孙会全老师针对疏散过程中暴露的路线选择迟疑等薄弱环节进行现场剖析,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核心避险原则。之后开展消防器材实操训练,师生分组进行灭火器实战应用。在专业指导下掌握“提罐、拔销、握管、压柄”四步操作法,重点演练喷射距离控制、扫射角度调整及低温金属部件防冻伤要点,确保参训人员熟练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技能。

此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院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疏散逃生能力,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消防培训与演练,确保师生掌握必要的消防技能,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为师生营造更加安全、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