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校园生活 > 正文

历史学院、考古学院开展“铭史铸魂 考迹笃行”抗战精神弘扬月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11-21点击次数:

抗战精神,薪传不息;

八秩春秋,鉴往昭来。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历史学院、考古学院面向全校师生组织开展“铭史铸魂 考迹笃行”抗战精神弘扬月系列活动。

理论铸魂:在思想淬炼中汲取智慧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是前进的旗帜

我们通过深度阅读与知识竞答

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

开展“烽火中的山大”主题宣讲,引导同学们重忆抗战峥嵘岁月,激活校史红色基因,并邀请学校档案馆、校史办老师做“抗战中的山大英烈”专题讲座,系统讲述张倬甫、乐以琴等人的伟大历史贡献。

举办“致‘竞’历史”抗战知识竞赛,以“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依托理论知识竞答、红色影视歌曲抢答、“你比我猜”等多环节,以赛促学、寓教于乐,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推出《史海钩沉·抗战中的山大史诗》原创栏目,整理回顾抗战中的烽火岁月,深刻感悟学校在抗战烽火中辗转办学、弦歌不辍的历程,激励学子厚植爱国爱校情怀,积蓄砥砺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实践溯源:在历史现场中叩问初心

历史并非尘封的故纸堆

它需要我们亲身探寻、实证求真

我们走向史料、走向文物、走向亲历者

在历史的现场砥砺奋进之志。

举行“解码烽火岁月中的‘民生答卷’“史料研读活动,通过聚焦敌后根据地的救灾与医疗、民主民生建设、妇女权益保障、学生受教育权保护四大板块,在泛黄的档案文献中解码抗战时期人民的坚韧与智慧,于实证中深化历史认知,让学问扎根于祖国大地。

举办“抗战文物宣讲”主题教育,组织班级前往山东博物馆,参观抗日革命根据地文物展,以主题团日形式,带领同学们聆听红色故事、参观革命文物、参与情景互动,让历史可感可触。

开展抗战老兵口述史访谈,“寻迹星火”实践队携手泗水县退役军人协会志愿者,一同探访抗战老兵,认真倾听他们讲述峥嵘岁月,让英雄精神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真切触摸到的温度与力量。

艺抒情怀:在时代共鸣中谱写新声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

连接着历史与当下。

我们以诗、以歌、以曲艺

抒发对先烈的缅怀

唱响对时代的礼赞。

开展“赤笔·寄诗心”三行诗征集活动,以三行短诗的形式缅怀革命先烈,以诗寄情,以句铭志。同学们笔下的短诗,情真意切,笔尖书写初心,凝聚着对抗战先烈的深切缅怀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举行“曲艺述峥嵘”红色曲艺专场演出,鼓乐声声,诉说往昔峥嵘。演出汇聚红色京剧选段、快板书《熔炉炼金刚》以及相声《八年苦》等内容,传统的曲艺形式与红色的革命故事相结合,在一板一眼、一颦一笑中,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生动再现。

举办“谷粒红声”红歌联唱大赛,歌声嘹亮,薪火相传。一曲曲经典红歌,唱出了学子的青春激情,也唱响了对革命先辈的崇高礼赞。我们用新时代的“红声”,为厚重的历史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撰写《当荧幕光影照进历史档案:我们为何仍为那段坚守热泪盈眶》原创推文,依托热播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循着光影的线索,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证”,用文字和讲述在历史的回响中,照见那份不朽的荣耀,并将其转化为新时代“向光而行”的勇气与定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历史川流不息

伟大抗战精神代代相传

从书本走向现场

从历史触摸未来

考时代之迹 笃青春之行

我们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